赛事官方穿线师王珍就是其中之一——作为穿线的工作时间,一天二三十把球拍的穿线工作量,她每一把都一丝不苟。
“穿线量如果比较大的话,其实还是蛮枯燥的。”她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,但为苏杯服务的经历依然让她兴奋,“是一种参与感、成就感。”
球拍是羽毛球运动员必不可少的伙伴,而对于球拍的状态,每一个运动员都有最精确而执着的要求。
王珍告诉澎湃新闻记者,每天团队的工作时间从早上8点到岗,直到晚上大约9点才能下班,平均每人每天要穿线的拍子数量在二三十把。
按一把拍子穿线分钟计算——这已经是相当快的速度,每天光是实际穿线个小时,对于任何一位穿线师来说,这都是一个有相当强度的工作。
连续穿线的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体力和专注力,更需要一份耐心。用王珍自己的话来说,“穿线量如果比较大的话,其实还是蛮枯燥的。”
比如在这次赛事期间,王珍就为马来西亚名将李梓嘉的球拍穿过线,她清楚记得当时自己穿线的拍线型号和磅数,“需要心细,像是磅数的要求,包括球拍穿线之前的检查,以及穿线不能绞线,不能穿花……这些细节都很重要。”
对于穿线师而言,一旦出现操作失误,可能会有严重的后果——比如球拍变形,甚至是球拍在使用过程中直接“爆拍”断掉。
首先在羽毛种类的选择上就有要求,需要使用鹅毛,并且要用全圆毛片,一颗球上的16根羽毛,每一根的形状、宽窄都要保持一致。
除此之外,用球的球头也是用天然全软木来制作,保证任何部位的硬度和弹性都基本一致,从而给选手提供更好的打感。